查看原文
其他

四次逆行建方舱,这位哈工程人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人才辈出的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2-07-18

回忆不远,热血未凉

山河无恙,幸得有你

“时代报告剧”《在一起》热播

剧中《方舱》这一单元1:1还原了

武汉第一座方舱医院

这座医院建设的现场指挥长

正是哈工程86级校友葛起宏

他在疫情危急时刻4次逆行“出征”

是武汉市2月3日首批建设的

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现场指挥长

担任雷神山医院项目副指挥长

5天建成“最不可能完成的方舱医院”

袁家台方舱医院

他为这场疫情阻击战方舱医院

实现“零感染 零死亡 零回头”

立下汗马功劳

人物名片

葛起宏,哈船院86级校友,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扎根城建领域,先后从事结构设计、工程监理、工程管理等工作,现任武汉地产集团党委委员、董事。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2002年入选武汉市“213”人才工程,2004年被评为武汉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8年获武汉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入选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14年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抗疫出征  热血担当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身处武汉的葛起宏内心十分焦灼,在危难之时,他主动扛起防控责任,先后4次抗疫“出征”,发挥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城建铁军作风,为阻击疫情作出突出贡献。


武汉方舱医院的建设中,葛起宏担任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现场指挥,全面负责项目现场指挥调度工作,该医院是武汉市首批建设的规模最大的方舱医院,在无任何先例标准参考的情况下,项目于2月3日晚动工,2月5日凌晨全面完工。


建设期间,尽管时间极其紧迫,但葛起宏并没有放松建设标准和要求,对设计方案实施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特别是每个厅内医护区的设计,与中南医院的医生在现场反复沟通进行优化,洁净区、操作区等一一调整落实到位,以满足医护人员的工作需求。建成后提供床位2000张,用于收治确诊新冠轻症病人。


2月17日晚,葛起宏再次接到建设袁家台方舱医院的紧急任务,担任现场指挥长。他火速带领建设管理团队赶赴现场,连夜组织完成并敲定设计方案。该医院收治对象为特殊隔离场所在押人员方舱医院。由于其用于改造的场所是尚未完工的在建工程,面临着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的“三不通”难题,室内通风、空调等设备及综合管网均未建立,工程施工量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被称为最不可能完成的方舱医院。 


然而,当时疫情防控阻击已进入最吃紧的阶段,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葛起宏带领团队承诺5天时间全部完。项目开工后,12小时打通施工通道并完成所有管槽开挖,不到6小时解决全部施工用电,经过5天不眠不休的抢建,2月22日全面实现完工,提供床位1120张,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好评。


3月1日晚,疫情进入全面攻坚阶段,葛起宏再次临危受命,担任特殊场所隔离点现场指挥长。隔离点用于在押人员集中隔离,刻不容缓。相比方舱医院,隔离点所面对的困难更加特殊和艰难:没有任何基础设施,全部从“零”开始!


整个隔离点要在8200平米的操场空地上“拔地而起”,所有病房搭设、室内设施、水电管网等全部要新建。葛起宏提出要求:“工程进度计划必须按照专业分项以小时为节点倒排,所有工作压茬推进。


项目开工后冷雨接踵而至,给纯户外作业的现场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然而,挑战还在升级,工期过半时,市领导在督导现场工作提出新增床位200张,提前14个小时完工的要求。他带领团队连续奋战一天两夜,历时36小时实现提前完工交付,提供单人单间的床位516张。


方舱医院建设之初,处于“没有设计图纸、没有建设材料、没有施工队伍”的“三无”状态,救治病患一刻都不能等,葛起宏“危难之时”冲锋一线,他说,“哈军工精神一直流淌在血液中,面对时艰,我必须要站出来”。


葛起宏在现场协调各项工作,医院合理划分医患区域、病床摆放、垃圾污物排放、设备材料征调、施工队组建等,不眠不休地“连轴转”。首批方舱医院的顺利建成,有效缓解了武汉当时疫情扩散的燃眉之急。


关于战“疫”的感悟,葛起宏表示,这次的疫情使自己更深刻地感受到要懂得珍惜,珍惜眼前的生活,珍惜健康的身体,珍惜当下的每一天,看淡名利,踏踏实实地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才更有意义

优良作风  终生受益

在葛起宏看来,在母校的求学时光,为他的事业发展与人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打下深深烙印。


说起哈军工的优良作风,最让葛起宏难忘的是“军校的影子”——响彻军工大院上空的军号声,老师与学生朝气蓬勃、阳光刚毅的精神风貌,校园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校作风,这些都培养了学子们能吃苦、肯奋斗的精神。


体验别样的军训生活


1987年,葛起宏结束了大一的学习,迎来了入校后的第一个暑假,此时,哈船院开启了的“军训元年”。同学们穿起军装、背着背包,一起出早操、拉练、踢正步、练队形……大家在感受兵营生活的同时,体会到了站军姿的飒爽、唱军歌的雄壮、同进退的团结,军训给整个大学的青春时光留下了别样的印记,也培养了学子们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吃苦耐劳的作风。


指引未来的学风传承


传承优良学风是大学的立身之本,多年来,葛起宏一直十分怀念在哈船院求学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回忆起大学的专业学习氛围,他的印象是:学风很正,刻苦努力、脚踏实地。整个大学四年的课程安排得很满,人人都很珍惜在象牙塔里的学习机会,每天晚上吃完饭就上自习,周末自习室也都坐得满满当当,图书馆里的各种中外名著非常紧俏,整个校园里充满了求知的渴望。


老师们不仅具备十分严谨的教学态度,在塑造学生品格和品行上更是苦心培育。每天不到6点钟,二系党总支尹副书记就会在宿舍里喊同学们出早操


教授结构力学的系副主任陈丽薇老师也给葛起宏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陈老师是刚从美国回来的访问学者,讲课活泼有趣,总能把鲜活的事例和理论生动结合起来。每次陈老师讲课,葛起宏就会提前占靠前的座位。陈老师始终坚持严谨教学,严格要求同学们珍惜光阴、用功学习,同时又对学生的生活体察入微,给予细致的关心和关照。


还有教授固体力学的王树德老师,他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不仅传授了专业知识,更是将脚踏实地的做人态度传承给了学生。


本科阶段,葛起宏在专业知识方面都打下了非常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更重要的是,老师们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品质也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将这些优良宝贵的品质传承运用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优秀的校园文化不仅塑造了学子们的品格,更指引了学子们未来前行的方向。


精彩充实的课余生活


在那个没有手机和电脑的年代,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十分充实和精彩,学校安排了很多活动,也有同学们自发组织的文体活动,足球、音乐、围棋、桥牌等乐此不疲。


葛起宏记得班级里有一名围棋高手何刚同学,他在上大学前就已经获得业余围棋初段,在他的带动下班级里掀起了一阵不小的“围棋风”,很多同学都在课余时间互相切磋棋艺,两两对峙,围观的同学站了一圈。


足球和羽毛球是当时学校里的热门运动项目,葛起宏是一个运动迷,一到空闲的时候,就和同学们拿起羽毛球拍和足球去抢场地,还举办比赛,在奔跑和汗水中释放青春的力量,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些多彩活动创造的健康氛围让同学们拥有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时至今日,葛起宏依然保持着对运动的热爱和阳光向上的心态。

秉承校风 匠心筑城 


葛起宏在大四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保送武汉工业大学(现为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的资格,其后又成为首批获得武汉市政府资助的博士,毕业后供职于武汉地产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葛起宏刚投身工作时,在武汉地产集团的设计管理部门工作,他主动要求下沉一线锻炼,通过数年的历练,他充分熟悉了工程建设所有相关规范,接着又从事数年建筑监理工作,从另一个角度对建筑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不断地将理论和实践高度融合,积累了扎实的实战经验。


他认为,“在一线扎扎实实多投入几年对成长很有帮助,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打基础阶段,刚入职场,好高骛远对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只有勤于思考,不断总结,虚心观察和学习前辈们怎么做的,成长会更快。”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基础做起,这也是对哈船院脚踏实地学风的传承。


葛起宏工作以来,先后主持了40 余项工程,多数为武汉市重大基础设施和地标性工程,涉及文化、医疗、教育、体育、行政办公等方面,其中部分项目承担了国家级重要接待、国际比赛等重任,多个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鲁班奖、广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国家级奖项


琴台大剧院

获鲁班奖、詹天佑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华中地区最高档次的文化表演场所、2007年第八界中国艺术节的主会场

琴台音乐厅

武汉最高档次的文化艺术中心

国家优质工程奖

东方马城


华中地区唯一国际标准赛马场

中山舰博物馆


国家一级博物馆

辛亥革命博物馆

获鲁班奖,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专题博物馆

武汉市民之家

获鲁班奖,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政务服务中心

武汉市社会福利综合大楼


中部地区最大的社会福利院

武汉会议中心


湖北省最大的会议中心

长江传媒大厦

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具有“两型社会”建设示范价值的地标性、环保型、智能化绿色地标建筑

东湖宾馆海光水榭


2018年“习莫会晤”接待场所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执委会改造


军运会指挥中心

军运会跆拳道馆改造及足球功能

用房等项目


军运会比赛场馆

盘龙城博物馆


武汉最大的遗址博物馆


多年的工作中,葛起宏最难忘的当属2004年所负责建设的武汉琴台大剧院项目。武汉琴台大剧院是武汉市政府重点工程和标志性文化建筑,要求承担设计、建设、施工单位以“国内领先、世界一流”为目标,成为业界经典。


“剧院建设是建筑领域中最复杂的工程项目。”葛起宏回忆起整个建设历程,从工程开工起,他和团队就把行李搬到现场,踏踏实实扎在了一线。


在大剧院项目之前,葛起宏并没有主持过如此复杂的建设工程项目,为了达到最顶级的效果,在前期阶段,他和团队奔赴全国各地考察同类建筑,做了深入的研究工作。项目施工阶段,新技术的应运多达20余项,其中多项专业工程没有规范,如大空间消防、清水砼幕墙、铜板幕墙、工字形地下连续墙等工程都没有现行规范可执行。还有大空间观众厅温度场、声场均匀分布设计难度大,要解决好楼座、池座每个座位上观众的温度舒适感、声音均匀性。舞台设备种类繁多、技术复杂,舞台机械设计、加工、安装、调试期长,管理控制难,与相关专业配合难度大。葛起宏组织团队“边研发边生产”,边推进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琴台大剧院项目的建设中,共采用了11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地下空间工程6项、建筑及装饰工程5项,符合国家自主创新的政策要求,形成“中国原创”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尤其是在当时建筑业专利技术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更是难能可贵,使琴台大剧院成为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代表作


“通过投身工程建设,锻炼了自己也锻炼了团队解决、处理各种难点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促使我们不断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在琴台大剧院的建设过程中,葛起宏带领团队攻克一项又一项的难关,提炼了一批开创先河的专利技术,建成后,国内各地建设剧院的同行多次到琴台大剧院向葛起宏的团队学习取经。时至今日,项目的多项技术依然处于国内最具前沿和领先的水平,成为剧院建设最具经典代表意义作品之一。

机遇永远优待有准备的人

葛起宏寄语在校哈工程学子

不负光阴 未来可期

让我们向优秀校友学习

珍惜大学时光

都能成为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才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策划 | 郭峰 霍萍 何洋

撰文 | 霍萍

编辑 排版 | 朱虹 

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金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